1、世界粮食危机的严重性日益凸显,最新数据显示,2021年全球饥饿人口增至28亿。这一数据令人震惊,意味着全球每九人中就有一人面临饥饿。这一现象表明,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可能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。 2022年上半年,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。
2、世界粮食危机可能已经到来 最近一则数据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,那就是2021年的一项调查报告,报告称全球饥饿人口数量达到了28亿,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,也就是全球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吃不饱饭,处在饥饿之中,可见全球的粮食危机很有可能已经悄然来临。
3、全球通货膨胀导致粮食价格上升,也是引起全球饥饿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受到国际社会动荡的影响下,每一个国家的石油价格都呈现出了不同的上升趋势,此外通货膨胀还导致了粮食价格直接上涨到原来的5~2被左右。
根据国际媒体的相关报道,泰国和越南相关部门正在计划提高大米的价格,这样的行为会加剧全球粮食的危机,但不是重要因素。泰国和越南可能会加剧全球大米粮食价格的危机。
月27日,泰国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表明,泰国与越南方案协同提升大米价格。而继麦子和糖以后,为确保中国供货充裕,印度政府部门也有可能会缩紧稻米的出口。2021年1月5日,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《2021年全球十大安全风险和机遇》,在其中粮食危机声誉鹊起。
据悉,印度、泰国、越南都是全球大米出口排在前列的国家,现在越南和泰国在近期决定联合提高大米价格的措施,将会非常大地影响国际大米的价格,也会影响国际市场上大米的供应。
一方面,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,泰国和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;另一方面据《经济时报》报道,印度政府也可能会收紧大米的出口。从这两波操作来看,未来这三个国家向全球大米出口量可能会减少,或者也因大米价格提升,让其它国家无法再同平常一样进口大米,进而产生全球粮食危机。
我觉得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,因为我国是产米大国,自己家种植的大米是完全够国人吃的,不买泰国米也可以。
而最近泰国的层面方案和越南地区联合提升大米价格,也是加重了大家对全世界粮食安全的忧虑。中国春耕春种已近尾声,农业农业部农情生产调度表明,早稻栽插已经完毕,栽种总面积同期相比稳中略增。中稻栽插已过七成半,预估总面积与去年转变并不大。
即使今后中国不进口一粒粮食,以我国的粮食年产量和粮食库存总量来看,完全可以防止一个中国人挨饿,一个中国人挨饿。 真正能让中国人不用担心饥饿的不是中国的粮食储备,也不是国外的进口,而是中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能力生产和种植大量粮食。
先说结论,中国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,不会产生网上所说的粮食危机,中国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可以保证国人的正常的口粮供给。这个也不需担心。但是可能粮食的价格会有一定的波动。会存在局部时间价格稍有上涨的问题。
我认为是可以的,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发明了杂交水稻。杂交水稻是能够补给我们生活的。
这一点完全可以放心,假如真的有一天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,中国依然能够自给自足。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,是一个懂得居安思危的民族,所以哪怕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,中国对粮食这一块依然能够自给自足。
美国设计的“俄乌冲突”,美国滥发美元,是导致全球粮价暴涨的主因。欧洲粮价暴涨的主要责任,应由美国承担。显然,美国不会去承认自己造的孽,所以美国必须找个替罪羊,于是印度就不幸地成为了美国选择的甩锅对象。
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除了稻谷市场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外,玉米价格持续在历史高位区运行,而小麦价格更是不断冲击历史新高。根据我们监测,截止目前国内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格普遍位于6元以上的位置,中储粮轮换粮目前最高轮换价格甚至达到了72元/斤的高位。
美国、巴西、阿根廷、印度等粮食主产国家遭遇了干旱天气,也对全球粮食产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。但国际市场缺粮绝没缺到粮价暴涨的程度,有机构预测2021-2022年度,全球粮食总产量将有希望增长到28亿吨,人均可支配粮食数量达到了710斤。
年粮食危机期间,粮食价格开始上涨,当时贸易商从世界其他地方购买粮食,几乎耗尽了世界粮食库存。小麦和大米价格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70%以上,大豆价格翻了一番。与此同时,印度和中国等国的严重干旱导致粮食减产。世界粮食差距加大,资本乘虚而入,从此改变国际粮食贸易格局。
全球正在面临50年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,根据联合国的报告,2020年预计将新增3亿饥饿人口,全球饥饿人口总数可能达到9亿。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。
自2020年以来,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、政治等方面造成了显著影响。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,世界正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。 本次粮食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发生,而是由于全球粮食供应链失衡、蝗虫灾害、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为了应对这一危机,各国需携手合作,共同制定有效对策。
粮食危机的核心问题并非粮食短缺,而是部分国家面临的人口快速增长与农业生产自给自足能力的缺乏。 同时,全球对粮食作为工业原料的需求持续上升,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的严重性。 许多不发达地区的国家未能实现农业现代化,大量可进行高效生产的农田尚未充分利用。